為學員、主辦單位以及自己設定期待

Credits DJ, Nick Sera-Leyva 最近更新 2016-03

這裏的任務是把自己、學員和(有時包括)訓練主辦單位,盡早能在活動之初步調一致,提供一些有用的方式來促進此方面的討論

處理他人期待前,先接受自身的限制

唯有先接受自身要優先安置的期待,才可能去處理主辦單位與學員的期待,合理預期自己能做什麼呢?

為自己設定期待

如果不能如實依照自身能力作好準備,反而易容造成支援者的麻煩不便,尤其在工作坊的準備階段。 

如果被要求為 20 人左右提供二天訓練,但這樣的精力消耗規模遠大於 12 名學員或是搭配協同訓練員進行 4 天訓練。除非先停下來好好考慮清楚個人極限,否則將冒著無法達成承諾的風險。

在最糟糕的狀況下,可能會造成:

  • 帶領了一場荒亂或錯誤百出的訓練,反而增加了學員的危險。
  • 為訓練設定不實際的標準,對主辦者或學員來說,這樣的步調或程度無效或是不足。
  • 增加自己過勞的風險,這樣會對私人生活與身為一名訓練員的能力造成不良傷害。

因此,清楚地知道自身的限制,並接受自己能做與做不到的地方,再來好好地處理學員與主辦單位的期待吧。

處理學員的期待

有效地處理學員的期待既容易又困難,端視學員們何時能真正地參與進入訓練的設計與內容。通常由於(安全考量)訓練前的溝通機會有限,或是透過主辦單位在之間協助後勤聯絡,訓練員少有機會能直接從學員身上取得太多對訓練活動的想法。 

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準備,讓工作坊在一開始就建立起學員的參與感,不管先前和學員之間的聯絡溝通夠不夠。

確認學員能立即參與投入,不妨利用一個活動來協助你了解學員們的期待,進而引導他們認識訓練議程。讓學員有機會對訓練內容發言,至少有二個好處: 

  • 可避免浪費時間和能量辦了一場對學員無用的工作坊
  • 學員將會理解:訓練結束後,他們不必知道數位安全的全部知識。

第二個好處對數位安全訓練格外重要。訓練員必須能夠處置學員對數位安全的期待,因為學員們若認為從工作坊學到的東西就是他們需要的資安,這樣反而置他們於危險威脅。

理想上這也能照亮現實,在持續學習和執行過程中理解和改善全方位的安全(數位、人身和身心方面

相同地,如果承諾過多東西(不管是故意或是意外,因為沒有好好地處理期待),當過高的期待未能滿足時,長期而言恐讓學員會對數位安全有負面印象,更易被攻擊傷害。

有些說法和訊息可以幫助學員(和訓練員!)來管理對訓練的期待:

沒有所謂完美安全這回事

但這不表示情況讓人絕望,或是提高數位安全亳無意義。一個好例子是使用高強度密碼。高強度密碼提供的「安全」目的並非為了「不可破解」,其無寧是「韌性」:敵對方必須花費更多時間、努力與資源才有可能破解。落實高強度密碼,例如定期更變換,讓敵手原本對舊密碼快接近破解完成的努力,又得重頭來過。

沒有永遠的數位安全對策

工具、服務和使用的設備會不斷變化,政府或具敵意的對手有本錢投注在安全的工具和軟體,支付可觀的資源。而流行的數位服務(如 Google, Facebook 等)則不時變更其安全與隱私政策,往往降低對用戶的保護。我們對於數位工具和服務的使用也不斷變化,每次變化就會帶來不同的安全風險。

一旦連上網路你的安全也受到其它大部份不安全使用者的影響

以安全通訊為例,其隱私實踐有賴從此端到此端間涉及的每一個人。如果加密一份文件,但對方未作加密接收準備,那麼單方所作的加密工作就白費了。不管如何試圖保護社交媒體平台上的個人資訊,一旦朋友在照片上標註你,揭示你的位置或是洩露你的資訊,個資保護就破了功。 

在訓練一開始,利用以下的說法來架構期待設定,訓練員可以合理地專注在三個目標:

  • 介紹基本知識,好讓學員理解數位安全的技術課題。  
  • 找出策略與方案,對當前的威脅風險作出反應
  • 建立小社群,成員為訓練工作坊學員和訓練團隊,持續在線上討論 網路安全、收取交換新威脅風險與對策的新資訊。

和主辦方商討他們的期待

訓練開始之前,先協助主辦單位好好地處置理他們對活動的期待。如前面提過,這些期待交織著了解與接受自身的限制。一開始可先向主辦單位解釋:一場成功訓練的要素為何。在各種已知的參數限制下(如時間、學員人數和資源),自己能做與不能做的部份。

主辦單位是否已好好地權衡工作坊所欲達成的目標,好好地考量各式參數?這些參數包括:時間限制、參加者的背景與人數、財務與人力資源。

在與主辦方商討時,有些要注意的變數

訓練的目的

主辦方希望達到越多的訓練目標,就得聘僱更多的訓練團隊成員才可能達成這些期待。主辦單位須知道,要找到一名專家從頭到尾講授一場豐富的數位安全訓練各式題目,這是不容易的任務。有些訓練員對某些主題更為熟悉,這又是一個承認自身限制的關鍵時刻:務實地看待自己有自信能教授的題目,哪些題目則是要請別的訓練員或在其它工作坊處理。

訓練員和學員之間的人數比例

越多學員參加工作坊(包括動手操作的工具練習),就需要越大的訓練員團隊。理想上,最好一名訓練員對上三到四名學員,這是確保每位學員得到最大收獲的師生比例。在當更深入時,技術訓練需要更多動手操作練習與時間,這類密集吃重的訓練,實在不可能期待訓練員能夠一人應付 12 名學員。如果在動手訓練上的師生人數比例超過 1:4,學員跟不上的風險就提高。 

協同訓練員的預算或可用情況

類似上述狀況將不可避免地只能把訓練縮小涵蓋有限的教材,以確保維持探討題目與教材的品質。此時一位協同訓練員在場就更形重要:協同訓練員可以是一位學員或是來自技術社群的成員,已很熟悉訓練的教材。這個人可在動手操作的時段,負責協助學員練習。

訓練長度

工作坊的天數越多,投入準備的時間也越多。每一個完整時段通常要花至少一天的時間定案:半天設計、半天找教材來源和準備簡報或講課。一場標準的數位安全訓練大約有 6 到 8 個個別時段,一名訓練員差不多要花上 6~8 天做準備,這還不包括把個別時段整合入一場完整工作坊訓練架構的時間。

不免再次遇上一些其它參數,–訓練天數越長,訓練團隊也需隨之擴大。此外,確保提供給學員最佳的訓練,也須為訓練員提供人性化的工作狀況。若由一名訓練員獨力負擔四天的工作坊,會很快地搾乾其體能與精力。一旦訓練員耗盡,他們就不太可能保持耐心和所需的能量來支持學員好好投入學習參與。

訓練使用的語言

理想上,訓練員最好和學員使用同一種語言,如果不是是的話,則建議主辦單位考慮找一名另可用必要語言直接溝通的合格訓練員。但如果訓練活動一定得透過翻譯,最好能事先了解翻譯所需的時間,一來一往重覆內容的翻譯會縮短原本可用的訓練時間。通常也建議最好能找一名合格的協同訓練員來協助動手操作時段的練習。

有用的規劃問題和考量

好吧,該說該做的,但訓練員還是有些問題要詢問主辦單位,以協助認清工作坊的總體期待,包括:

  • What 希望能從工作坊中獲得什麼?
  • What 訓練的特定目的?
  • Who 學員是哪些人?能從工作坊得什麼收獲?
  • How 如何選挑出訓練參加者?
  • How 如果過去曾辦過訓練,情況效果如何呢?
  • Which 主辦方希望此訓練涵蓋哪一些哪一類題目?
  • What 期待學員前後產生的變化是?

基於以上的交流,現在你該要再了解可用的時間和資源有多少:

  • 考量工作坊的目標和學員狀況,主辦方希望工作坊安排多少時間?能支付多少費用給訓練員?
  • 主辦單位的經費預算能請多少位訓練員?當地是否有合格的協同訓練員可以提供支援?
  • 主辦方能負擔起何種網路接取連線?或曰有何種網路連線服務可用? 
  • 使用什麼樣的場地?
  • 主辦單位能提供什麼類型的材料給訓練團隊?
  • 如果學員使用授權的作業系統或軟體,主辦單位是否能協助提供合法版本?
  • 訓練團隊能從主辦單位取得何種後勤支援?通訊?或其它支援
  • 學員中是否有國外長途而來的人士?主辦單位能否處理簽證、機票、住宿的安排?
  • 是否需要翻譯協助?主辧單位能否支援找到合格、可信賴的翻譯人士?
  • 當地是否有適格人士來協助訓練結束後的必要諮詢?如果沒有,如何在既有的投入承諾與主辦單位所提供的資源下,找出有效的支援與後續計畫?
  • 如有必要,能否從其它組織或所認識的人當中找到支援?

從這裏開始….

當訓練員和主辦方為了建立一場好訓練,在不同目標與限制下,彼此的商討談判可透過多種進行方式。清楚地記住能做與做不到的、訓練的可能成果是什麼等等。不妨也參考活動和議程規劃部份的指南與建議。



對此內容有意見?是否有更新之必要?

欲在本頁留下筆記評論,請利用右上角的 Hypothes.is 工具欄

有欲和其它訓練員分享的內容嗎?

請來信到levelup@riseup.netGPG 公鑰)或是了解本社群的參與貢獻指南。